2016熊本地震後斷層滑移致第3次移位:專家指非常少見 需持續監測以評估未來的地震活動

2016熊本地震後斷層滑移致第3次移位:專家指非常少見 需持續監測以評估未來的地震活動

相信大家仍舊記得2016年4月16日發生的、震度達7級的熊本地震,除了造成人命傷亡外,三大名城之一的熊本城的天守閣屋頂瓦片掉落,被納入重要文化財的城牆亦有多處損毀。事隔5年,地震學及地理學的專家們再到震央附近的熊本縣御船町高木地區調查,發現熊本地震後在地表出現的斷層的其中一部份於1年間移動了近20厘米,專家認為引起下一次地震的應變(ひずみ)可能已經傳遞到周圍的環境。

地震的成因有很多,當中包括地殼運動。當上下移動的「正斷層」或「逆斷層」及水平走向移動的「走向斷層」移動時,存積的壓力一旦釋放便會形成地震。(可參考以下日本文部科學省有關斷層移動的圖解)

熊本地震正是布田川與日奈久斷層帶周邊的地表水平滑動,繼至引發地震(横ずれ型)。

 2016熊本地震後斷層滑移致第3次移位:專家指非常少見 需持續監測以評估未來的地震活動
©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讀賣新聞》報導指在當地調查及研究的地震學及地理學的專家團隊在震央附近的熊本縣御船町高木地區發現了震後滑移(余効滑り)的情況。震後滑移是指大地震發生後在震央周圍發生的緩慢滑動,屬於慢地震之一。

根據東北大學地震學的遠田晉次教授指,該區的走向斷層本來約50厘米,地震後的1年擴大了約20厘米;在同區另一位置,斷層在2017-20年3年間移動了約5厘米。兩個地方都能看到磚牆出現破損的情況,地震後重鋪的道路亦新現了最闊約3厘米的裂縫。

遠田教授認為震後滑移會慢慢減退,但應變*(ひずみ)可能已經傳遞到周圍的環境。他亦指在熊本地震中,日奈久斷層帶的南側並沒有移動,因此有必要詳細研究對南邊地區的影響。

*應變為物理力學中指一微小材料元素承受應力時所產生的變形強度。

而廣島大學自然地理學的熊原康博準教授亦指前震、主震,加上震後滑移令斷層3次移位,是非常少見的事。因此需要持續監測以評估未來的地震活動。

延伸閱讀:「令和2年7月豪雨」雨災 熊本連日大雨致傷亡事件:夫婦的生離死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