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 中日關係題目風波事件「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DSE歷史科 中日關係題目風波事件「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今年中學文憑試(簡稱DSE)因疫情影響而延誤開考近一個月,而昨天(14日)剛剛考核的歷史科試題又引起廣大風波。其中卷一必答題問學生,是否同意在1900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影響利多於弊。試題一出,數間中國傳媒及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亦高調抨擊,質疑2名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高層的網上私人言論有明顯的政治誤導,及後教育局亦譴責出題者「嚴重傷害日本侵華戰爭中受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聲稱試題附帶「極為片面」的資料,敦促考評局進行檢討。考評局發表回應時重申,對教育局意見表示遺憾,會於閱卷程序結束後,按常規檢討試卷。

專欄:[日本在香港]
看更多日本在香港的事:日本在香港系列

5月14日:公開指名抨擊考評局人員 網上私人言論及試題內容

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於昨日(14日)於Facebook公開發文,文章標題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香港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帖文中提及今屆歷史科試卷試題,引述網上流傳的考評局人員的社交媒體截圖,指其政治立場影響試題的設置,其政治取向可能會對考生帶來間接影響,強烈要求教育局及考評局嚴肅跟進,釋除公眾疑慮。

【「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香港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さんの投稿 2020年5月14日木曜日

媒體《大公報》亦於昨日(14日)及今日(15日)先後發文,《教育告急系列1\考評局高層 黑手遮天》、《教育告急系列2\荒謬!文憑試美化日本侵華》,指出為考評局撰寫DSE《歷史科提問用語手冊》、負責DSE歷史科試題試卷的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Hans Yeung),疑在社交網站散播辱華親日、美化殖民侵略的言論,包括去年四月,一名華人男子穿日本軍服迎親的圖片新聞在網上流傳,名為Hans Yeung的Facebook帳戶在轉載該新聞並留言「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忘本!」。另一名現任考評局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長期負責通識科試題設計與考評工作的盧家耀,亦被指疑以一個名為Keith Lo的Facebook帳戶,表達其政治傾向,發帖叫「林鄭滾蛋」、「林鄭下台」,及發布「反修例」遊行的相片等。

DSE歷史科 中日關係題目風波事件「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轉載自大公報-大公網微博 2020年5月15日 08:49

5月14日:教育局深夜公開譴責 嚴重傷害國民的感情和尊嚴

DSE考題引起社會關注,教育局於當日(14日)晚上10時發表公開聲明,指試題「附帶極為片面的資料致試題具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教育局對公開試中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深感遺憾,並予以譴責」,同時亦要求考評局嚴肅跟進、檢討,並向公眾交代。教育局的意見似乎和應了中國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對考評局的抨擊。

【深感遺憾】就文憑試歷史科考題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教育局有以下回應。局方對公開試之中出現咁樣設計嘅試題予以譴責,並要求考評局嚴肅跟進同交代,以及全面檢討出題機制,以維護文憑試嘅公平、公正同可信性。新聞公報:https://bit.ly/3cJ35il#文憑試 #DSE #歷史科 #試題 #教育局 #考評局

政府新聞網さんの投稿 2020年5月14日木曜日

5月15日:考評局回應 深感遺憾 將嚴肅跟進處理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於今日凌晨(15日)公開回應,稱對事件深感遺憾,局方將嚴肅跟進處理。唯歷史科考試剛完成,仍未開始閱卷程序,目前不宜就試題作出評論,恐會影響閲卷的公平公正,有損考生利益。

考評局亦重申每年文憑試後各科目會進行不同形式的檢討,包括教師問卷調查、科目委員會的試後檢討等。一如其他科目考試,歷史科設有「審題委員會」,委員的背景有大學教授、具豐富 教學經驗的中學教師及/或校長、課程及學科專家等,依據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與《評核大 綱》擬定試題及評卷指引。經詳細討論,「審題委員會」成員一致接受之後才正式定稿。

延伸閱讀:香港區總經理涉發表侮辱香港市民言論 MOROZOFF HK爭議事件

細看歷史科試題的官方考核準則:分辨史實、見解及判斷;明辨偏見;比較 不同史料而作出結論

《大公報》於15日的報導中引述消息指,認為考生想拿高分,一定要用到試題中的資料,今年歷史科試題所提供的資料「極偏頗、具誘導性,變相美化及歌頌日本侵華和英國殖民歷史,對考生洗腦」,認為出卷人應注意自己的言行。

根據課程發展議會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的歷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評核的目標,其中兩項為「記述、評價及選取與題旨相關之歷史知識,並能清楚及有條理地運用」及「闡釋及評價歷史證據:徵引史料;分辨史實、見解及判斷;明辨偏見;比較 不同史料而作出結論」。故此,回答歷史資料題時,重視的並非學生是否同意題目的觀點,而是學生如何活用試卷提供的歷史資料及於課程中習得的史料,判斷史實,加以分析史料去支持自己的論點。

日本二十世紀現代化及軍國主義對日本及亞洲的影響為必修範圍,相信學生有能力以全面的歷史資料去作出判斷。所以,有關出題有引導成份之嫌,實在可圈可點。

假如你是今屆的DSE考生,你又會怎樣作答呢?

DSE歷史科 中日關係題目風波事件「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引述自歷史課程及評估指引 (中四至中六) 二零零七年 (二零一四年一月更新)

更新:2020年5月15日下午15:00

教育局於記者會上公布,要求取消該試題,原因是1900-1945年期間日本侵華戰爭傷害了受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只有弊,沒有任何利;認為題目設計和選取資料不理想,題目的參考資料只提供了20世界初的史料,令學生難以於有限時間內以其他資料支持「弊大於利」論點,有引導成份。考評局素來獨立於教育局,是次教育局除了要求考評局取消題目,將派出獨立隊伍到考評局參與調查,有記者在會上質疑是明顯的政治打壓。

教育局否認是對考評局施壓,稱只為確保學生得到公平對待,並配合課程培養學生國民意識,屬合理決定。

延伸閱讀:日本網民大憤怒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日本肺炎」事件 是中文語法不同日文的問題?